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世界大象日,他们联手拍了部科学童话

发稿时间:2024-08-12 11:23:00 作者:沈湫莎 来源: 文汇报

从举家北迁的亚洲象群“短鼻家族”获得灵感,上海科技馆和上美影合作的4D动画片《象之童话》将于9月上映

  本报记者 沈湫莎

  一个小男孩与一头小象走在林道上,一前一后的背影透露着轻松与亲密。两侧的热带雨林散发着隐秘斑斓,奇幻的雨林生物枯叶蝶、兰花螳螂、太阳鸟藏匿其中,梦幻般的笔触仿佛翻开一本自然童话。

  今天是第13个世界大象日。由上海科技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4D动画片《象之童话》前晚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四维影院点映,预计9月正式上映。

  《象之童话》是一部以亚洲象及国际生物多样性为题材的科学童话,灵感来源于2021年上演大迁徙的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群“短鼻家族”。影片通过肆恣的想象和纯真温暖的画面,表达少年与象、人与自然共情共生的情感内核。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科普场馆是进行科学启蒙的一个触点,需要更多科学童话作品,让进入科学的方式梦幻有趣。

视觉中国供图

        取材于现实,还原比大熊猫还稀少的亚洲象生物形态

  目前地球上大象的种类仅剩两属三种,分别是亚洲象、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其中亚洲象总量最为稀少,数量上少于大熊猫。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常年出没于此的亚洲象达到300余头。

  《象之童话》项目启动于2022年,影片制作历时20个月,主创团队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前期调研和策划工作,并邀请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大象医生保明伟、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多名高级工程师担任本片专家顾问。

  影片的主角亚洲小象“毛毛”,原型来自于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里的救助象“龙龙”,项目组从多个角度还原了小象龙龙的特点和身世经历。比如,外形上茂盛的“前刘海式”胎毛是龙龙的独特标志,影片在造型上进行了重点塑造。保明伟表示,毛发、皮肤的褶皱、脚趾“前五后四”,还有牙齿萌出的位置、脚底板的材质都准确逼真,小象行走跑步“顺拐”、走路无声息以及用次声波远程感应、喜欢玩水塘的特点都在影片中有所呈现。

        以西双版纳动植物王国为背景,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亚洲象被誉为“雨林工程师”,在雨林更新、生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片中,小象“毛毛”与男孩昊昊相遇以及故事进行的重要场景地“大象食堂”,其原型是西双版纳勐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站凉水箐亚洲象食物源基地。

  影片中,昊昊的父亲是一名护林员,昊昊从小耳濡目染,对周围环境了如指掌,对“人象之间的安全距离是200米”熟稔于心。现实中,关坪站的十几位护林员每天穿梭在雨林中,保护着管理片区里的动植物资源。陈飞表示,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建设,并非要把人和大象物理隔离,而是通过加强对大象的监测以及对民众的警示,避免人象冲突。

  影片用三维动画逼真展示了云南西双版纳丰富的生态系统,热带雨林中的凤蝶兰、叠鞘石斛、兰花螳螂、太阳鸟等典型生物惟妙惟肖。此外,影片中还应用了玻璃板油画动画的制作手段,以细腻的手绘笔触、五彩斑斓的浪漫色调喻示“五彩雨林”本来的模样,浪漫诠释了生物多样性。

  影片的文学顾问、知名编剧薛白表示,影片以西双版纳瑰丽多样的动植物王国为背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思考,同时又打开想象力之门,将科学知识顺滑地展现,是一个通过梦境将童话照进现实的奇趣作品。

       把科学写进童话,科普场馆携手社会资源共创科普精品

        

  《象之童话》是上海科技馆和上美影合作的第二个动画项目。双方共同出品的第一部4D科幻动画片《荧火》讲述了中国航天员历经艰险、互相扶持,寻找火星生命的故事。《荧火》先后获得2022年上海市“银鸽奖”优胜奖、第二届科幻星球奖最佳科幻启迪作品优胜奖、第十八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最佳微电影一等奖等。直到今天,仍有不少观众打电话给科技馆询问《荧火》第二部何时上映。

  《象之童话》是上海科技馆的第13部4D影片,它的创作灵感来自2021年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群“短鼻家族”迁移事件,它们从西双版纳出发,17个月北上南归,迁移距离达到几百公里,一度引发“全民追象”的热潮。人们被“短鼻家族”在树丛中集体躺倒酣睡的睡姿所萌到,小象则被细心包围在了象群的最中心,人们为这种牢不可破的家庭养育观所感动。

  “以亚洲象为题材的影片是十分稀缺的。”倪闽景表示,上海科技馆拥有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而上美影以动画艺术为硬核的科普知识披上了有趣好看的外衣,双方期待未来能够创作出更多可爱可信的科学童话动画片,合力打造精品化、艺术化的科普动画品牌。

责任编辑:李丹萍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