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该项 【详情】
记者从深空探测实验室获悉,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成立大会7日在安徽合肥举行。 【详情】
记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详情】
移动电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充电宝在有效缓解电子设备“续航焦虑”的同时,安全问题最近也备受人们关注。【详情】
前不久,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校长何保华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平行会议上分享了这个案例。田传禹表示,自己在学校模拟练习过多次光学镜片的加工操作,入职后看到工厂里的实体设备感觉“很亲切”,上手也很快。【详情】
中国航发涡轮院整机试验研究部副部长刘冬根告诉记者,回想松花岭试验基地,再看绵阳试验基地,高空台就像浴血的凤凰,已经从地震中涅槃重生。2024年1月,AES100发动机在四川绵阳成功完成了高空台燃油结冰适航符合性试验。【详情】
南昌市科学技术局日前正式公布2025年第一批“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入选名单。经企业需求征集、博士意向对接、匹配论证及公示等程序,全市87家科技型企业与115名博士(含10个博士团、38名博士)成功结对。【详情】
7月4日,甘棠箐遗址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向国际学术界公布了一项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研究成果。论文描述分析了在云南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存包括大量石制品、骨角器、动物化石、植物遗存和用火遗迹。【详情】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7月3日17时3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详情】
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近日,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在山东青岛投用,装机容量7.5兆瓦,年发绿电1670万千瓦时,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详情】
9年来,C909不断拓展航线网络,加快规模化、系列化发展,目前共交付市场166架,累计运营700余条航线,运送旅客超2400万人次。作为我国商用飞机领域的探路者,C909实现了国产喷气飞机商业运营“从0到1”的突破。【详情】
记者3日从中远海运集团获悉,该集团旗下全球最大船载光伏能源汽车运输船“远海口”轮日前完成首航,搭载4000辆国产汽车靠泊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汽车船码头。【详情】
记者3日获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新型超快电子源,其发出的电子束能量异常集中且时间极短。这项成果突破了传统技术瓶颈,为构建具备飞秒级时间分辨和原子级空间分辨的超快电子显微镜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材料》。【详情】
3日,记者从中国石油获悉,我国首个天然气全链条多工况深冷处理厂在四川全面投产,工程填补了国内天然气深度处理与高值化利用完整技术链的空白。 【详情】
智能泊车辅助、车道巡航辅助、智驾领航辅助、遥控泊车辅助……随着越来越多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成为汽车的标配,“人机共驾”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详情】
AI对齐,是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核心议题,旨在确保AI系统的目标、决策和行为与人类的价值观、偏好及意图协调一致。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毅看来,未来的社会可能比二元主体性更复杂。【详情】
目前全国孵化机构总数达1.6万家、累计孵化上市(挂牌)企业超过50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三分之一为孵化器培育企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不断壮大。“下一步,要引导条件好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探索超前孵化、深度孵化等新模式,从提供服务向构建创新创业生态转变。【详情】
日前,中国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中国民航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机场将设置旅客充电宝自弃、暂存区域以及寄递服务。【详情】
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拍摄的地月影像图。近期,天问二号探测器配置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分别对地球和月球成像,显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详情】
在月球上取水、打砖,给月球连上WIFI……记者近日来到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深空探测利器让人目不暇接。【详情】
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拍摄的地月影像图。目前,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轨运行超33天,与地球距离超1200万千米,工况良好。【详情】
日前,全球首艘集远程遥控、自主航行与教学实训于一体的智能船舶“新红专”轮从大连启航,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行4000余海里,并在海南省完成狭窄水道自主航行及岸基远程驾控测试,实现智能航行全新技术突破。【详情】
6月30日,科技部网站公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详情】
2025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其中包括香港科研团队牵头开展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项目。【详情】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运行首航取得圆满成功。在这一成绩背后,有一群年轻人用满腔的热忱和精湛的技术顺利完成了计划的全部验证试飞科目,推动这架国产大飞机翱翔天际。【详情】
近日,一项研究在揭示了运动如何从分子层面重塑我们的身体的同时,发现了一种关键的“信使分子”——甜菜碱(Betaine)。【详情】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的国际合作空间科学卫星天关卫星刚刚捕捉到一个前所未见的宇宙现象:一颗40亿光年外的恒星在死亡时,竟然没有按常理“爆炸”,而是发出了一道特殊的“临终闪光”。【详情】
“天工”系列覆盖国产有人机,固定翼、复合翼、多旋翼无人机,以及飞艇、气球等空中平台。三大低空经济产品体系的发布,意味着中国电科业已形成从单装、系统、平台,再到解决方案的体系化产品供给能力,将为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注入澎湃动能。【详情】
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时代浪潮中,6月26日,山东港口青岛港迎来又一历史性时刻——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轮在壮观的水门礼中荣耀入列。据悉,与传统燃油拖轮相比,“氢电拖1”轮在噪音控制、设备寿命、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优势显著,将大幅降低港口作业碳排放。【详情】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出舱航天员陈冬、陈中瑞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详情】
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就像“大脑”一样指挥各个部件的运行。【详情】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房山园,一辆无人驾驶巴士正沿着预定路线平稳行驶,提速、变道、避让、掉头……动作“丝滑”。” 出台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加大算力、数据等要素资源供给,北京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创新底座。【详情】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指出,波音公司缺乏有效安全措施确保门塞正确安装,联邦航空局监管系统也未能发现制造过程中的系统性缺陷。2024年7月,波音向美国司法部承认737 MAX机型在申请适航认证过程中“密谋欺诈美国政府”,认缴罚款并承诺进行整改。【详情】
6月23日至25日,华北平原一带的高温天气持续发展,多地开启暴晒模式,部分地区地表温度高达70℃。据中国天气网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济南、重庆、合肥、福州、杭州、南京、上海等地最低气温高于28℃的日数正在明显变多。【详情】
4月25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太空会师,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也是两名指令长时隔3年后再次相聚“天宫”。【详情】
“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配套项目24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无名山顺利启动。据悉,该项目计划研制一架以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观测为核心能力,同时兼顾夜天文时域天文学观测的大型望远镜,是全球最大的轴对称太阳望远镜。【详情】
中山大学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多时相无人机影像协同配准与三维变化检测方法,实现了南极“着地冰崖”崩解过程的厘米级三维精细监测,并在地面雪坑观测的基础上定量评估了“着地冰崖”的崩解量,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极冰盖质量损失评估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与数据支撑。【详情】
在24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的报告提请会议审议。报告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效能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详情】
混凝土“棉花糖”为飞机筑起“温柔屏障”
碳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刷新光电转化效率
胡宇航:给机器人注入“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