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靠祖国 逐梦探月

    2025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其中包括香港科研团队牵头开展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项目。【详情】

  • 荆宇程:为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运行探路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运行首航取得圆满成功。在这一成绩背后,有一群年轻人用满腔的热忱和精湛的技术顺利完成了计划的全部验证试飞科目,推动这架国产大飞机翱翔天际。【详情】

  • 躺着也能获得锻炼效果?科学家发现“运动抗衰”的关键分子

    近日,一项研究在揭示了运动如何从分子层面重塑我们的身体的同时,发现了一种关键的“信使分子”——甜菜碱(Betaine)。【详情】

  • 中国天关卫星捕捉宇宙神秘“临终闪光”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的国际合作空间科学卫星天关卫星刚刚捕捉到一个前所未见的宇宙现象:一颗40亿光年外的恒星在死亡时,竟然没有按常理“爆炸”,而是发出了一道特殊的“临终闪光”。【详情】

  • 中国电科三大低空经济产品发布

    “天工”系列覆盖国产有人机,固定翼、复合翼、多旋翼无人机,以及飞艇、气球等空中平台。三大低空经济产品体系的发布,意味着中国电科业已形成从单装、系统、平台,再到解决方案的体系化产品供给能力,将为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注入澎湃动能。【详情】

  • 全国首艘氢电拖轮在青岛港入列

    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时代浪潮中,6月26日,山东港口青岛港迎来又一历史性时刻——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轮在壮观的水门礼中荣耀入列。据悉,与传统燃油拖轮相比,“氢电拖1”轮在噪音控制、设备寿命、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优势显著,将大幅降低港口作业碳排放。【详情】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出舱航天员陈冬、陈中瑞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详情】

  • 自主可控!新一代国产通用处理器发布

    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就像“大脑”一样指挥各个部件的运行。【详情】

  • 北京人工智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房山园,一辆无人驾驶巴士正沿着预定路线平稳行驶,提速、变道、避让、掉头……动作“丝滑”。”  出台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加大算力、数据等要素资源供给,北京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创新底座。【详情】

  • 波音门塞事故系制造流程缺陷及监管不力所致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指出,波音公司缺乏有效安全措施确保门塞正确安装,联邦航空局监管系统也未能发现制造过程中的系统性缺陷。2024年7月,波音向美国司法部承认737 MAX机型在申请适航认证过程中“密谋欺诈美国政府”,认缴罚款并承诺进行整改。【详情】

  • 局地地表温度超70℃ 最近为啥这么热?

    6月23日至25日,华北平原一带的高温天气持续发展,多地开启暴晒模式,部分地区地表温度高达70℃。据中国天气网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济南、重庆、合肥、福州、杭州、南京、上海等地最低气温高于28℃的日数正在明显变多。【详情】

  •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两个月开展了哪些实验?

    4月25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太空会师,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也是两名指令长时隔3年后再次相聚“天宫”。【详情】

  • 中国在海拔4700米山区建设新一代太阳望远镜

    “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配套项目24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无名山顺利启动。据悉,该项目计划研制一架以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观测为核心能力,同时兼顾夜天文时域天文学观测的大型望远镜,是全球最大的轴对称太阳望远镜。【详情】

  • 无人机“厘米级”观测南极着地冰崖崩解过程

    中山大学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多时相无人机影像协同配准与三维变化检测方法,实现了南极“着地冰崖”崩解过程的厘米级三维精细监测,并在地面雪坑观测的基础上定量评估了“着地冰崖”的崩解量,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极冰盖质量损失评估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与数据支撑。【详情】

  • 报告显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

    在24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的报告提请会议审议。报告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效能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详情】

  • 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投产

    记者今天(6月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喻发令介绍,二期项目传承了一期积累的深水开发经验,更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详情】

  • 我科研团队成功合成稀土三重键化合物

    稀土是重要战略资源,其化学键性质直接影响稀土化合物的特性、功能和技术应用。红外光谱中观察到的铈碳键特征振动峰与理论模拟结果一致,为稀土三重键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详情】

  • 我国光伏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

    刘永青告诉记者,这处能源基地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高达71.8%,每年可新增绿电360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目前,包括哈密在内的新疆五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推动新疆新能源快速发展,如今,新能源占比已提升至新疆电源总装机的60%。【详情】

  • 鲲龙投水+机器人攻楼挑战极端火情

    今天(24日)上午,由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的“应急使命·2025”演习在黑龙江、河南、广东多地同步举行。在河南濮阳,演习模拟大型危化品罐区储罐遭雷击着火,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大流量远程拖车炮等装备参与成功控制火势。【详情】

  • 十年冲锋:朝着科技强国目标

    十年冲锋:朝着科技强国目标——写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一周年之际 十几天后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总体要求,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详情】

  • 我国两台太阳系天体观测望远镜建设启动

    6月2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青海冷湖举行了4.2米地基专用天体测量望远镜与2.5米多终端通用望远镜项目现场启动仪式。“构建和维护太阳系天体历表,需要对一批太阳系天体进行长期持续的高精度测量,两台望远镜可以协同工作,服务历表的研究。【详情】

  • 比羽毛轻比钢铁硬 它从航天专属变身民品神器

    有一种材料,比羽毛轻,却比钢铁硬,集密度低、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素有“黑黄金”的美誉,这种材料就是碳纤维。一根碳纤维鱼竿,可以拉动近3吨重的小型汽车,强度是普通鱼竿的一倍,重量减轻了一半。【详情】

  • 过去的一周,“太空之家”里有哪些新动态?

    航天员与舱内智能飞行机器人协作研究持续进行,通过开展人机空间关系、机器人行为表征、多模态交互技术等实验,探索乘组与智慧助手“小航”的高效协作方法。上周,乘组按计划完成了微重力抗阻锻炼设备深度维护、再生生保系统设备检查维护、舱内热控设备维护、应用流体回路循环泵在轨更换等工作。【详情】

  • 小心!这些办公“黑科技”可能有泄密风险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图像、语音,更便捷地完成数据信息实时交互,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力提升了工作效率,成为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办公辅助工具。有部分视频会议系统的“云文件”仅依赖密码保护,一旦密码泄露或被破解,会议内容则存在暴露风险。【详情】

  • 我国两台太阳系天体观测望远镜开建

    2025年6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主导的4.2米地基专用天体测量望远镜与2.5米多终端通用望远镜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启动建设。这两台望远镜的主要科学目标都是用于太阳系天体观测,在观测技术手段上相互补充,实现对太阳系天体的高精度“定位”。【详情】

  • 从中星9C卫星看我国广播电视专用卫星发展

    中国卫通专家介绍,1984年,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定点,这是我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广播通信卫星,成功进行了广播电视节目和通信传输试验。从自力更生探索试验、实用通信卫星,到租星过渡,再到实现在轨广电卫星全面国产化,我国广播电视专用卫星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详情】

  • 人工智能为何会产生幻觉

    在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常被塑造成全知全能的“超级大脑”,但现实中,AI却时常表现为“自信的谎言家”。应对AI幻觉,不仅需要技术规制,也需要从公民AI素养普及、平台责任、公共传播等维度构建系统性的“幻觉免疫力”。【详情】

  • “超级地球”,人类的下一个家园?

    我国科学家新发现的“超级地球”Kepler—725c,围绕一颗名为Kepler—725的G9V型宿主恒星运行,这颗“超级地球”位于宿主恒星的宜居带内,距离宿主恒星约0.674个天文单位(约1亿公里)。【详情】

  • AI智能体好在哪?听得懂、会说话、能办事

    为期三天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18—20日在上海举行,AI智能体成为全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智能体不仅能处理个人任务,通过Wi-Fi通感一体技术,还能读懂空间和理解行为。【详情】

  • 一家造“星”带起商业航天满天“繁星”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不久前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其中两颗卫星就是由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第一家独角兽公司——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研制。【详情】

  • 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这对电力体制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形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市场规则与政策体系;推动市场融合,建设跨区域电力市场;强化技术创新,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详情】

  • 我国高速磁悬浮试验时速达650公里

    近日,湖北东湖实验室高速磁悬浮电磁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的一次磁悬浮实验中,科研人员用时7秒,成功在1000米距离内将1.1吨重的试验车加速至650公里/小时,测试速度打破了同类型平台全球纪录,成为全球最快的磁悬浮试验速度。高速磁悬浮技术在超高速电磁撬、高速磁悬浮轨道交通、低空经济、航天电磁发射等领域具备应用前景,我国已在上海、北京、湖南长沙运营了商业磁悬浮线路。【详情】

  • 我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研究获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溶液化学课题组在宽温域镁基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近日取得新进展。实验数据表明,采用该设计的锂离子电池在60摄氏度高温和零下15摄氏度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很高的循环次数和电池容量。【详情】

  • 我国科学家绘制青藏高原高精度草地植被图

    6月17日举行的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图学术研讨会上,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王艳芬教授团队绘制的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群系图正式发布。据介绍,团队共识别出65种植物群系或群系组,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5个群系分布最广。【详情】

  • 选购防晒衣帽,看清紫外线防护系数

    除了关注防紫外线性能等指标外,还可关注产品的透气性、合体性,确保防晒衣具有高效防护效果的同时兼具舒适性。优先选择口碑良好、经过专业检测或认证的品牌产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性,不要盲目跟风或轻信虚假宣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