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一则“湖南一婴儿一出生就15岁”的消息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并持续两天占据热搜排行榜。为何会存在 【详情】
随着新一轮寒潮天气的到来,我国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已经正式开启,能源保供也步入迎峰度冬关键期。中国石油华 【详情】
1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积极开展“人工智能 【详情】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详情】
11月17日,2025首届商业航天标准化学术交流会在海南海口举行。会上,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发布我国首个商业航天标准化智能服务平台“天钧”,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标准化事业进入数字智能时代。【详情】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今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提出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详情】
海浪、海风、海冰等海洋自然灾害,常给人类生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也是执行极地科考任务的潜在挑战。11月14日,“雪龙”号气象预报员、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张蕴斐在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南极大学”作气象保障主题专题讲座。【详情】
17日,华电琼结风电项目在西藏山南市并网发电,机位点最高海拔5370米,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风电项目。在海拔5370米的高度建设风电,需面对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约57%、昼夜温差超20摄氏度等挑战。【详情】
近年来,“轻断食”之风流行,人们通过控制进食时间让身体保持适度饥饿,以此调动脂肪、稳定血糖,清除体内的老废代谢物。接着,雷群英团队将目光投向肿瘤中最常见的突变癌基因KRAS,试图用基础科学解决临床难题。【详情】
11月12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这份文件首次明确将“科技教育”作为破解当前教育难题、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举措。应该说,当前我国的科技教育还存在着“学段衔接不畅、资源分布不均、理论与实践脱节、评价难”等问题。【详情】
这项成果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自人类登月以来,月球被认为整体还原,极度缺少氧化作用的关键证据,特别是赤铁矿等高价态铁氧化物。【详情】
此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一系列政策、规划接续发力,推动我国显示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详情】
值得关注的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为具有磁性的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可能是南极-艾特肯盆地边缘磁异常的矿物载体。据悉,该研究成果由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共同完成,得到国家航天局月球样品的支持。【详情】
记者11月17日从中国石油获悉,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新疆油田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项目累计注入二氧化碳突破200万吨,标志着我国在高碳排放地区推进大规模二氧化碳封存,促进油气增产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详情】
记者16日从中山大学获悉,我国首台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以下简称“高能非弹谱仪”)成功验收,这台致力于观测物质微观世界的结构与动力学性质的大国重器填补了我国百毫电子伏以上非弹性中子散射的空白。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详情】
走进2025消费电子创新大会(CEIC 2025)展馆,创新突破与生态构建所驱动的产业新风向清晰可感。”据郭锐介绍,在“阿尔法战略”指引下,荣耀通过“新体验、新连接、新模式”加码构建AI终端新生态,为端侧AI技术落地消费级市场按下“加速键”。【详情】
自然资源部表示,大东沟金矿全区负720米标高以上共探明金矿石量25.86亿吨,金金属量1444.49吨,平均品位0.56克/吨。据介绍,大东沟金矿是我国发现的又一超大型低品位露天金矿,目前已通过开发利用经济性论证,预期效益良好。【详情】
11月7日至13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付碧宏带领的科研团队,与九寨沟世界遗产管理局(以下简称“九寨沟管理局”)联合开展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和野外实地科考活动。综合监测评估结果显示,经过八年的自然恢复,辅以人工治理,九寨沟遗产地震后生态恢复成效显著。【详情】
“十四五”期间,吐哈油田采用气举技术累计实现增油3.3万吨、增气12.6亿立方米。聚焦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开采难题,吐哈油田气举技术中心首创多级气举阀连续油管气举技术,在5口井成功应用,不仅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更成为国内外深井超深井开采的重要技术参考。【详情】
“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中国青年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成长之路,清晰勾勒出人生发展指南。长期以来,团队坚守深海浮力材料前沿阵地,实现了该领域的全链条自主研发,为我国深海装备拓出了一条自主下潜的路径。【详情】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6G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今年是6G标准化研究全面启动之年,6G发展正处于技术创新加速演进、产业方向愈发清晰的关键阶段,亟需各方进一步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详情】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13日在黄石为第七批获评国家工业遗产的项目授牌,国家工业遗产总量达264项。在授牌活动的同时,包括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湖南桑植官田遗址等8项工业考古成果也首次得到推介。【详情】
12日,记者从辽宁材料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研究团队近日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辽宁材料实验室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李秀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介绍,卢柯研究员团队长期致力于金属材料结构调控与性能突破研究。【详情】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悉,该院研究员朱建喜团队在一种名为“乌毛蕨”的蕨类植物体内,发现大量富集的稀土元素,并且首次观测到这些稀土在植物组织细胞间“自我组装”,形成了一种名为“镧独居石”的矿物。研究人员发现,乌毛蕨属于一类特殊的稀土“超积累植物”,仿佛土壤中的“稀土吸尘器”,能高效吸收并浓缩分散在环境中的稀土元素。【详情】
高空风力发电是利用自主系留空中组件捕获300米以上高空风能,实现风能到电能转换的新能源技术。近年来,高空风能发电技术的价值逐步凸显,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可持续、可再生的能源解决方案。【详情】
借助智能建造装备,交通工程建设作业更精准、质量更可靠;搭载智能交通系统,事故发生减少、交通更顺畅;依托智能设计算法,线路更合理、出行更绿色……“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详情】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11月11日在上海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人同时表示,机器人作为智能装备的典型代表,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详情】
近日,山东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一枚白色火箭矗立在试车平台上,伴随着一阵轰鸣,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取得圆满成功。据了解,“智神星一号”首飞任务将在甘肃酒泉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星河动力自建工位开展。【详情】
11月10日,我国最大的储气库——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正式启动第十三周期采气工作,全力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呼图壁储气库储气量超百亿立方米,外输天然气不仅保障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等新疆北部城市用气,还输送到北京、上海等西气东输沿线城市。【详情】
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以及6G领域,一众企业抢滩未来赛道,一批前沿技术已来到规模化应用的前夜。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美的集团首席技术官卫昶表示,美的集团将从自身的应用出发,推进人形机器人融入工业智能制造场景,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等多个机器人与工厂大脑的协同应用。【详情】
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网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持续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工作。【详情】
记者11月10日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2030年、2035年新能源消纳调控工作目标。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新能源接入增量配电网等新能源就近消纳新业态健康可持续发展。【详情】
记者11月6日获悉,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与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吴华明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名为“StairLoop”的新型DNA存储方案,显著提升了在高错误率合成环境下DNA存储的数据恢复能力。【详情】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获悉,该院詹明生、许鹏团队在中性原子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面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创新性提出一种基于光纤阵列的原子量子计算架构新方案。【详情】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详情】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推迟后,工程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措施,组织对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全面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及安全性评估,研究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实施计划,各系统严格按流程开展各项测试和联调联试,组织关键产品状态判读和质量确认,着陆场正在开展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综合演练。目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正常,具备支持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能力。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工作生活正常,正与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共同开展在轨科学实(试)验。【详情】
今年10月11日云南鲁甸县发生4.8级地震时,鲁甸县第一中学师生地震避险监控视频显示,地震波到来时,同学们迅速蹲下抓住课桌腿,并用书本护住头部,待地震晃动明显减轻后,开始有序跑出教室。【详情】
当日5时01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11时32分,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九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将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详情】
第八届进博会丨在创新孵化专区感受科创脉动
我国航天器首次观测到星际天体
走进深海先进技术及装备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