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如何打通科技成果“从1到10”的堵点

发稿时间:2024-05-07 22:51:00 作者:尹希宁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如果将基础研究视作“从0到1”的突破,那么科技成果转化可以看成“从1到10”的过程。

  刚过去不久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上,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协作机制发起成立。这是国内首个专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层级协作机制,汇聚行业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专家学者,为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打破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寻求“从1到10”的更优路径。

  50人论坛协作机制全国首批29名专家一致倡议:将聚焦“四个面向”,探索转化模式、激发转化活力、优化创新生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将通过聚资源、搭平台、育人才,打通从基础研究、概念验证、技术攻关到工程应用的创新全链条,切实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将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共性问题、短板弱项,集智聚力、建言献策,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体系。

  “技术像水果一样有时间性。”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樊建平在大会上形容,“一项专利技术拖得太久,就没有太大的转化价值了。”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王德保认为,科学研究是发现世界,走的是“无人区”,有很多不确定性,坚持自由探索、百花齐放才有可能走得远;成果转化则是要改变世界,目的性强,要解决问题。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建民将科技创新到产业转化的路径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是实验室阶段,第二个是工程化阶段,第三个是产业化阶段。

  在这个链条上,伍建民列出了不断扩容的参与主体,例如在实验室阶段,科研人员占主体,工程化阶段纳入了技术经理人、企业家、工程师、孵化机构等,队伍越来越庞大。

  一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到市场,有哪几条路可以选?

  国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创投协会会长刘克峰梳理了技术许可、技术转让和作价入股三条路径。从技术拥有方的角度看,技术许可的技术所有权在原单位,技术转让则是“把所有权卖出去了”,作价入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价值利益是绑定的。

  刘克峰认为,这三种对应的产权形态决定了技术价值的大小。技术许可对应的价值载体是技术本身,技术转让更看重产品,作价入股则绑定了企业的综合价值,包括技术、产品,以及公司在运作、管理过程中给股东带来的其他价值。

  要对拟转化的科技成果进行合理定价,“硬科技”理念提出者、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认为,要根据技术的价值、市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三个方面综合评估。“参考过去历史上同类公司的发展路径,综合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价,这样才能往前走下去。”他说。

  除定价估值外,专家学者们还关心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跨越关键节点——“死亡之谷”。跨越了“死亡之谷”,前沿技术才能够走向生产线。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认为,跨越“死亡之谷”要掌握四个阶段的资源配置,即探索研究、概念验证、商品开发、规模化制造。其中,概念验证颇为关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执行主任汤鹏翔以北航概念验证中心为例,介绍了概念验证中心的服务模式。该中心于2019年10月启动运营,是北京中关村科学城概念验证支持计划首家成立的高校概念验证中心,逐步探索出“概念筛选—评审立项—验证辅导—验收评价”的服务模式,在早期成果筛选时,由技术经理人和专利完成人共同调研分析需求,策划概念验证方案,共同设计未来的商业模式。汤鹏翔表示,早期的科学研究往往有政府资金支持,进入产业化后要靠社会资本投入,资金往往卡在实验室转向产业应用的阶段。

  论坛期间,多位专家学者达成的共识是,科技成果转化要向早期的基础研究发力。

  伍建民解释,技术经理人、工程师、企业家、孵化机构等应该提早介入研发活动,提早走进实验室对接科学家。在科研阶段,应该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应用导向,评估技术商业应用的潜力。同时,还要考虑科技成果转化能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姚卫浩对此深有感触。2018年北京科创基金成立后,与北京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建“元培基金”,专注于北大科研团队成果转化项目和校友优秀项目投资,这是北京大学将科技创新深度开放给市场化基金机构的一次尝试。

  “帮助科学家做好创新创业的第一步,非常关键。”姚卫浩见证了经过早期投资诞生的优秀项目和准独角兽企业。他认为,很多时候创业面临的不仅是资金问题,还涉及创业咨询、股权设计、应用场景对接、管理团队组建等具体问题。

  在姚卫浩看来,科技成果转化要帮助科学家解决第一笔资金的问题,还要解决创业路上第一个咨询服务的问题。这个过程中,他将自己定位为“科学家创新创业合伙人”,专心服务科学家,专注科技成果转化早期投资,专业做好科创服务。

  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峰则建议,加强对科研人员“从0到1”项目的支持。他解释,青年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时,尚未设立公司,不了解市场需求,难以获取社会投资。他说,高校院所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如果能将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引导青年科研人员更好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培养,培养更多懂科技又懂市场、懂经营的新时代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以高质量人才供给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邱晨辉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