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神舟二十一号问天在即

发稿时间:2025-10-31 10:1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张陆(中)、武飞(右)、张洪章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新华社记者 李明刚/摄

  深秋的戈壁寒意渐浓,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内,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翘首以盼、并肩守候,跃动的热情让整个问天阁充满暖意。10月30日11时许,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见面会在这里举行。

  当3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大家的视野时,掌声雷动。这是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公开亮相。

  30日早些时候,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发言人介绍,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二十一号瞄准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驾驶员张陆、飞行工程师武飞、载荷专家张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作为参与过神舟十五号任务的“老将”,指令长张陆向中外记者挥手致意。

  “时隔两年,能够代表祖国再次出征太空执行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期待。”张陆表示,自神舟十五号任务结束以来,自己一直以一名“学生”的心态,重新投入高强度的训练,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新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研究。“每当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想到背后有那么多人在默默支持,我就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

  “这些年,我走进学校,与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太空经历,分享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的航天情怀。”张陆笑着说,“他们眼中闪烁着对宇宙的好奇与向往,这也让我一次次感受到航天事业薪火相传的意义所在。”

  此次飞行任务的乘组延续了“老带新”的组合,涵盖了70后、80后、90后3个年龄段。见面会上,3位眼神坚定的航天员,具象化了航天精神的接续传承。

  1993年出生、年仅32岁的航天员武飞是我国执行飞行任务的最年轻航天员。

  面对镜头,武飞语气坚定而谦逊:“迎来自己的飞天任务,我深感无比幸运。这份幸运,源于我们正处于一个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伟大时代。”

  从求学时立志空天报国、系统学习航空航天知识,到后来参与航天器研制试验、在无数次实践磨砺中夯实技术根基,再到通过层层选拔进入航天员队伍……武飞深知,这一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坚韧不拔、顽强拼搏。

  “越努力,越幸运。”在武飞看来,能够将个人梦想融入祖国航天的辉煌征程,这是时代赋予自己的最大幸运。“而我能做的,就是用百分百的努力去回报这份幸运,不负时代,不负重托!”

  同样迎来个人首飞之旅的航天员张洪章担任本次任务的载荷专家。“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像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一样,用知识改变命运,以科技强盛祖国。”张洪章表示,成为一名载荷专家不仅意味着科学理想与飞天梦想的完美融合,也意味着个人成长与时代使命的桴鼓相应。

  此次任务中,张洪章主要承担空间站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任务,涉及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等领域。

  “将自己设计的实验带到空间站,是每一位载荷专家的夙愿。”如今,张洪章参与的科研项目,也将随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搭载上行。

  目前,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共同训练、生活一年,三人之间的团队氛围,也成为现场记者关注的焦点。

  张陆介绍,“武飞性格开朗、外向,是我们团队的‘活力因子’,同事们经常调侃:‘有武飞在,就连离心机转得都更带劲!’他总是能够让枯燥的工作变得更加有趣,让我们这个团队在欢声笑语中前行。”

  “张洪章性格沉稳,做事踏实,闲暇时喜欢种菜、养花、打太极、品读诗词。”张陆笑着打趣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半年的工作画面:他在空间站一边进行科学实验,一边种菜养花、吟诗打拳,把中国空间站变成了全宇宙最有诗意的‘桃花源’!”

  谈及即将又一次在“天宫”度过春节,张陆卖了个关子:“春联依然是我们的保留节目,这一次我们准备的‘惊喜’会更加立体,更加互动,也更加科技。”他表示,希望能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航天科技相融合,把科学的浪漫和宇宙的浩瀚融入新年祝福之中,让大家看到中国航天员不仅有严谨的一面,也有浪漫的一面。

  随着见面会接近尾声,3位航天员一同向媒体挥手致意。此刻的问天阁里,闪光灯再次亮起,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此刻,张陆最期待的,是再次听到曙光、北京、天宫、银河、天舟等各个呼号那些熟悉的声音。“好久不见,你们好吗?我是神舟二十一号,我们来了!”

  本报酒泉10月3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璟瑄 记者 张渺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31日 01版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