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数字技术助非遗项目“活”起来

发稿时间:2025-10-04 11:3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21年,藏族青年登德日开始尝试用短视频传播藏文书法。通过这一方式,更多人接触到了18年前濒临失传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文书法“德昂洒智”。

  最初,登德日在视频平台发布藏文书法书写过程和30个字母的基础教学,一个月内就吸引了7000多粉丝。网友的积极反馈,让这个小伙子干劲十足,他发现,最受欢迎的是教学视频——这意味着不少人在向他学习这个可能会失传的技艺。

  扎木念弹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夏尔措也有类似经历。“扎木念”藏语意为“悦耳动听之声”,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出现在藏族人的婚礼等重要场合中。2014年,“扎念琴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夏尔措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发现,当地中小学音乐课上多是电子琴、钢琴等西方乐器,很少见到扎木念这样的传统乐器。“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可以用一生为非遗事业做很多事情。”她说,每个传承人都希望自己的技艺能在更大的舞台上,被更多人看见和记住。

  夏尔措录制扎木念弹唱视频并在网上发布,“视频平台让我们的歌声不再只是被身边人或某个地区的藏族老乡听见,而是可以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网络打破了空间限制,夏尔措希望通过自己的弹唱视频,让高原的山山水水、藏族人的热情与生活被世界看见。她和同事还计划将扎木念的基本教学拍成视频课程,供爱好者在线学习。

  “短视频+直播”正在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崭新的机遇和平台。《2025快手非遗生态报告》显示,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快手非遗相关视频播放量达1780亿次,日均近万场直播;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类项目覆盖率达98.2%,传统曲艺类项目覆盖率达94%。快手年轻用户不断涌入,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非遗内容呈蓬勃发展之势。

  视频平台也给予传承人流量支持,夏尔措说,这不仅扩大了文化影响力,也为传承人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性。“很多传承人没有稳定收入,视频平台可以为他们提供一条新出路。”她补充道,这能让传承人更专注于技艺传承,改善生活条件,形成良性循环。

  今年春天,登德日在当地公益组织的推荐下,加入了“快手非遗传习学堂项目”。这个项目系统支持处于困境中的传承人提升技能、拓宽市场,通过“资金资助+技能培训+传播推广”模式,助力传承人突破地域限制,借助“短视频+直播”触达更广泛受众。登德日在这里不仅学习了短视频运营剪辑技巧、AI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还获得了更多进校园、进社区授课的机会。参加完培训,他与当地两所学校合作开设“AI与非遗技艺”课程,当地孩子在体验后对AI技术萌生了兴趣。

  登德日还被邀请到北京,和其他传承人一起交流。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书法教学,开始积极探索文创产品开发。他将德昂洒智与掐丝珐琅工艺结合,用白色羊毛毡为底,黑色牦牛绒“书写”藏文书法,也提供装饰门牌等定制化服务。

  对于未来,登德日计划继续深化新媒体传播。夏尔措则希望出专辑、办展览,创新这项古老的艺术,让它触达更多人。她不仅尝试将部分歌词翻译成藏汉双语演唱,还在保留核心元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如果我们一直保持原样,没有创新,可能会逐渐被遗忘。”夏尔措认为,创新是保护的另一种形式,只有让非遗“活”在当下,才能使其传承不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雪儿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