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科学讲堂:把科技自立自强的种子播撒到青少年心里
发稿时间:2025-09-24 09:34: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9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国)今天,在北京的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仲平告诉师生,自己是做工程技术的,第一次来到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有点紧张,请大家谅解”。
在当天举行的“委员科学讲堂”上,李仲平从9月3日胜利日阅兵的战略核导弹讲起,以“航天逐梦,材料筑基”为题,向师生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国家发展航天的意义,并从航天材料支撑航天装备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中国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历程。
“我们是第三个独立掌握全套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第二个独立建成空间站的国家、目前唯一独立拥有并运营空间站的国家……”
“这些年有一个空间特别重要,‘临近空间’……这是大国必争的战略高地”。
“航天材料要解决两大难题,减轻重量和突破热障”。李仲平尽量让讲解通俗易懂,吸引台下的学生。
在讲到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时,这位著名的航天复合材料专家提到,一束“铅笔芯粗细”的碳纤维,可以拉起约220公斤重物。他还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构成,有点像我们先人用过的稻草泥砖,且根据考古,古人烧陶时就利用类似原理解决陶器开裂的问题。他告诉同学们,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
讲座最后,他指出,我们国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在有些方面与西方航天强国还有差距,但我们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正在向航天强国快步前行。“希望同学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航天,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成为中国航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谱写航天梦托举强国梦新的篇章!”
在回答一名学生有关克服困难的提问时,李仲平表示,回顾我们的发展历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信、自立、自强。他列举了自己负责的一项成果的曲折研发过程,以此来说明:“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先是做到自立自强,再增强我们的自信。”
今天是“委员科学讲堂”的第十四场。开展“委员科学讲堂”活动,是全国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普工作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在这个科普教育平台上,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科普为民,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