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一场奶牛种业攻坚战

发稿时间:2025-09-23 09:2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国奶业存在种源背景复杂、养殖规模不一、气候类型多样、饲料依赖进口等显著特征。”9月15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办的“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牛专场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雅春指出,当前我国奶牛育种技术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我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持续攻关。

  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李朋介绍,作为行业的“领头雁”,首农集团旗下的北京奶牛中心已建立国际先进的育种核心群,并应用基因编辑、克隆等生物技术,积极推进奶牛干细胞育种研究。

  王雅春团队建立了奶牛功能性状表型数据的标准化计算流程,构建起覆盖30个省区市的大规模平衡选育基础数据库。

  自2024年8月上线以来,该系统已接入1382个奶牛场,收录长寿性能数据217.3万条、繁殖性能数据10.7万条、健康性能数据1.5万条。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则依托奶业示范园,联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国际奶业研究院,搭建起融科研、人才与产业应用于一体的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

  国内奶牛育种的专家们从未“孤军奋战”——高校与科研机构聚焦前沿基础研究和重大设施建设,企业则更多从市场需求出发,推动技术落地与效率提升。

  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运东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由于国外最好的种质被垄断、进口胚胎周期长、种子母牛的质量和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目前,通过引进国外顶级胚胎培育优秀种质已经到了瓶颈期,“因此自主培育优秀种质,是我国奶牛种业的必由之路。”他表示,2018年至今,公司已组建4000头种子母牛群,“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但目前优质种子母牛的规模仍然有限。”

  其他企业也在论坛上分享了育种成果:内蒙古赛科星集团推广了应用胚胎植入前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通过只移植优质胚胎,显著降低无效饲养成本;浙江中星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每小时500样品的自动化测定中心,为南方31家牧场提供检测与报告解读服务,月均测定量达23000头次……

  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昝林森强调:“世界种业已进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大数据+信息化’的‘4.0时代’,正迎来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与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优质种源的培育,不仅关乎我国居民手里的“奶瓶子”,也直接影响牛奶企业腰间的“钱袋子”。

  据统计,2024年我国成年母牛牛奶平均单产达到9900千克,比2008年提升了5100千克,增幅达94%。

  在主流奶牛育种研究推动牛奶产业增长的同时,特色乳品产业也迎来发展机遇。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日趋多元和个性化,推动以水牛奶为代表的特色乳品市场快速增长。

  “目前,水牛奶收购价达每公斤15至18元,市场规模约10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150亿元。”广西水牛研究所研究员尚江华补充道,“水牛奶不仅是南方特色产业,也是双皮奶、乳扇、水牛奶浸鸡等传统美食的重要原料。”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卢健 记者 魏婉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23日 06版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