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我国电力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深刻变革 “塞北的风”点亮了“湾区的灯”

发稿时间:2025-08-27 10:2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瞩目,我国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今年夏季,我国电力负荷不断创下新高,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受到广泛关注。

  “现在迎峰度夏基本结束,我国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可以说能源保障‘顶住了峰、兜住了底’。”王宏志说,总体看,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与韧性已达到较高水平。

  “十四五”前4年,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消费量累计增长9.8亿吨标准煤。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增强能源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推动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我国能源自主供应的‘基本盘’更加稳固、‘含绿量’不断提升。”王宏志说。

  能源供应的韧性主要体现在运行调节能力和应急支撑能力上。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能源储备能力稳步提升,油气“全国一张网”加快形成,大电网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充分发挥。近年来,我国布局建设国家级电力应急支撑体系,建成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着力提升煤炭、油气应急保障能力,能源电力系统长期保持稳定可靠运行。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表示,我国在核电、新能源、电网等重点领域已经实现了国际领跑,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转型、建设能源强国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

  “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了近30倍。

  “‘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王宏志说,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含绿量”。

  据了解,在技术进步带动下,我国陆上风电和陆上光伏平均投资建设成本都持续下降,其中陆上风电降至每千瓦4000元左右,陆上光伏降至每千瓦3000元左右。新能源度电成本也在“十四五”初期平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新能源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下一步,我们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推动能源消费增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满足,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王宏志说。

  “‘十四五’以来,我国持续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不断激发能源市场的动力和活力,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万劲松用3个“加快”来总结这5年我国在能源改革上取得的成就,即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完善、能源市场体系加快建设、能源产业生态加快创新。

  具体来看,在发电侧,煤电、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在用户侧,除居民和农业用电外,定价实现完全市场化,电力真正成为一种可自由交易的商品,大部分电量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同时,我国已基本建成多层次、多品类、多功能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其中,中长期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实现全覆盖,现货市场正在全国范围内加快铺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实现了跨电网经营区的常态化交易,真正让‘塞北的风点亮湾区的灯’。”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说,我国电力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改革推动市场活力加快释放。统计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的10.7万亿千瓦时增长到23.8万亿千瓦时,翻了一番还多。目前,我国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已达97万家,是2020年的5倍;绝大多数的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和60%以上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变革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用更优配置、更高水平的电力供应,促进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李创军说。

  本报北京8月2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