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将在沪举办 “揭榜挂帅”给AI青年人才带来了什么

发稿时间:2025-07-25 09:4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将在上海举办。大会围绕“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评奖赛事、应用体验、创新孵化”五大核心板块,聚全球智慧,展中国方案。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位嘉宾参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这次大会将同时开启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它采取“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的方式,由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提需求出题,鼓励AI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目前共发布人工智能领域榜题30个,占所有榜题数量的23%,数量居于首位。

  每个发榜单位不仅为擂主团队提供10万元的物质奖励,还普遍提供企业实习、就业直通、成果转化合作等配套激励。截至大赛报名系统关闭,人工智能主擂台赛共收到全国2230个参赛申请。学生赛道共有来自全国506所高校的2204个团队或个人报名,其中84个来自“九校联盟”(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记者注)的高校,337个来自人工智能专业评级全国排名前50名的高校。最热门榜题为阿里云发布的“AI助力乡村振兴”,共有697个揭榜报名申请。

  同时,团上海市委、徐汇区政府、市学联将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共同主办中国青年人工智能先锋对话活动。该活动主要服务“揭榜挂帅”赛事,邀请发榜单位和揭榜团队代表,开展交流对接、 学习研讨等活动,并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相关论坛。

  聚焦“真问题”才有意思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揭榜挂帅”擂台赛每年的榜题数量、参与单位都在逐步增加,报名申请参赛的青年团队也年年增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拿出真问题,青年团队真解决。

  “这种机制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精准地聚焦问题、匹配资源、激发真正的行动。特别是对于人工智能领域来说,更需要正向的势能进行产业生态的构建。”中国电信研究院首席技术官李学龙特别看好“揭榜挂帅”擂台赛上的年轻人。

  通过这项赛事,该研究院找到一批AI人才。“我们启动了TeleAI青年人才智算计划,面向青年全面开放算力资源,注重无门槛开放、方向高度自由、路径多样包容,就是鼓励青年人才勇于探索AI未知领域。”李学龙说,该研究院也想要“以赛引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云开发者支持与运营部部长林华鼎告诉记者,华为公司已经连续3年在“揭榜挂帅”擂台赛上发榜了。2023年关注基于端云算力协同的疲劳驾驶智能识别,2024年关注面向新质生产力的AI质检创新,2025年关注推理大模型的训练调优与性能加速。

  他认为,“揭榜挂帅”擂台赛的赛场,是根技术从“能用”到“好用”的试炼场。过去3年,已累计有来自1000多所高校的6000多人次报名参赛,一些硬核突破在赛场上诞生。比如,华为技术专家助力参赛团队实现了百亿参数模型的端侧部署等。

  “我们还能帮助有价值的参赛团队对接华为伙伴,共建行业方案。”林华鼎说。

  年轻的AI人才能解决什么问题

  今年,“揭榜挂帅”擂台赛创设了主擂台城市承办模式,以人工智能等8个领域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城市分领域设立主擂台。上海市徐汇区政府依托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承办该领域主擂台赛。

  前期,主办方开展线上榜题解读和答疑解惑,指导发榜单位共建立交流答疑群组近50个,开展榜题解读线上直播10余场,观看直播人数逾5万人次。这是为了让揭榜的青年明确研究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25届硕士毕业生何天尧是第18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的“擂主”,现在就职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

  他告诉记者,自己当年解决的赛题核心是“攻克PTZ摄像机公里级精准定位”。通俗来讲,就是如何利用部署于铁塔上的摄像机守护国土安全。这是一个基于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考验的是团队多学科交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擅长光学成像的同学建模基础的相机模型与畸变处理公式;擅长地理遥感的同学建模视野范围内的地理模型,应对祖国大地上复杂地形。但上述传统技术仍难以应对设备自身以及复杂环境因素带来的几百甚至上千米的定位误差。

  于是该团队引入AI技术寻求突破,他们运用视频跟踪实时校正机械误差,利用大模型的全景分割与深度估计能力感知环境细节,定位平均误差被成功降至50米以内。他们的技术为土地管理和高效搜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何天尧说,“这次擂台赛让我真切感受到运用AI技术赋能的价值,这也是我后来参与人工智能行业创新的关键节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博士生张帅杰报名了今年的擂台赛。他报名的榜题是“基于人工智能高效利用浅层地热能的能量桩智能设计平台”。

  他介绍,团队备赛过程中就收获良多,为了让人工智能方法适配传统岩土工程分析工具,团队不断改进和优化算法,在实战中完善算法模型,“这使得我们团队的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这种‘需求导向’的科研模式,比实验室研究更能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帅杰说,在与企业专家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学会了把复杂理论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工程语言,这种“翻译”能力对未来的成果转化非常重要。

  揭榜挂帅不是一次性“买卖”

  记者注意到,徐汇把这次擂台赛当做一个面向全国人工智能学科领先高校、数万名AI青年人才展示AI生态、搭建AI创新创业平台的良机。

  目前,徐汇区人工智能产值近千亿,已经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1000家,累计落地大模型企业315家;目前已备案大模型39个,市级占比约59%。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目前已入驻企业104家,全年营收合计突破10亿元。

  去年,上海国投人工智能母基金重磅加盟,入驻投资机构50余家,已投资102个人工智能项目,上海大模型合规指导服务中心服务全市超300家企业健康发展。

  徐汇区副区长魏兰介绍,此前徐汇密集召开了多场青年人才座谈会,针对年轻人提出的求职创业、建功立业、安居乐业这些诉求,制定了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人才专项政策。徐汇不仅为初创的团队、优秀的团队提供办公空间、居住空间的减免政策,还将成立5亿元的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创业基金,用于扶持、支持初创项目,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徐汇,投身人工智能这项年轻的事业。

  该区制定的“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的工作方案”中的第一条,就是让徐汇成为青年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如果不是政策这么好,创业这么方便,我应该不会这么快决定在中国开一家公司。”法国人伯涵峥在徐汇区的漕河泾经济开发区里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研究如何把AI技术应用到智慧节能管理系统中,“试着用AI算法降低用电成本”。他告诉记者,自己开办公司全程都有园区的工作人员帮忙办理各种手续,办公场地、算力目前都是免费的。

  上海交通大学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计算机科学中心副主任林洲汉去年参与了“揭榜挂帅”擂台赛,他的团队重点解决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知识产权问题,帮助投资人辨别一家AI企业产品到底是否自主研发、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徐汇区AI企业集中,参加完比赛我们能对接很多有需求的企业,找到我们为企业服务的支点。”林洲汉说。

  团上海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团组织将继续依托“揭榜挂帅”擂台赛,聚焦“以赛育人、以赛促创、以赛引才”,链接好青年人才、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方面政策资源,引导高校学子为国担当、勇为尖兵,为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