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

发稿时间:2024-12-20 13:45:00 作者:张渺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从影响力看,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近十年,中国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不断上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此外,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文量有所增加,且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91%的英文科技期刊分布在工程技术、理学和医学三大领域。

  正如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主编何满潮所形容的那样,随着全球科技发展的迅猛推进,科学研究的边界不断拓宽,人类社会正逐渐进入以知识创新为核心动力的时代,开放科学日益成为科学界共同的议题,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本质是学术传播的载体,责任是帮助科学家更好、更准确地探索知识的边界,使命是推动科学进步,提升中国科技国际影响力。

  据了解,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自2017年出版以来,持续记录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推介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理念。其编制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第一年是数据年,整体呈现科技期刊全貌,第二、三年是主题年,探讨期刊发展前沿、热点议题。近日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以官方数据和国内外知名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调研、数据挖掘、科学计量、专家咨询等方法,实事求是地剖析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建议。

  《蓝皮书》显示,从数量上看,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略有增加,从2022年的5163种提升至2023年的5211种,新增加的48种主要是英文科技期刊。从期刊年检数据看,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分布分散,但已经以集群化、平台化方式聚集发展。从学历和职称来看,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整体学科素养高。

  此外,2023年,中国作者SCI发文量为72.87万篇,论文发表数量大,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中国SCI期刊数量少,发表中国作者论文仅3.34万篇,占中国作者SCI发文量的比例不足5%。与此同时,中国SCI期刊学术质量显著提升,中国作者发表SCI论文和SCI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3年,中国SCI期刊论文的引文影响力为4.02,中国作者SCI论文的引文影响力为2.84,二者均高于全球论文引文影响力(2.21)。然而,尽管中文科技期刊的论文影响力持续提升,但发文量呈逐年减少趋势。据CNKI数据,2023年中文科技期刊发表可被引文献99.73万篇,比2022年降低了1.19%。

  《蓝皮书》也从影响稿源因素、开放获取出版、评价体系、科研诚信建设四个维度,分析了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生态。影响稿源因素方面,从科学家的视角出发,开展了影响中文科技期刊稿源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作者的投稿意向受到期刊传播力、服务质量、科研评价政策导向等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开放获取出版方面,中国学者积极融入开放科学,近3年中国学者发表的全球论文中OA论文占比接近50%。评价体系方面,评价工作对科技期刊发展具有“指挥棒”作用。实践层面上,多个部门和机构进行了重要探索和尝试,注重中外期刊“同质等效”和论文的代表作评价。科研诚信方面,期刊是科研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中文科技期刊学术出版规范建设需进一步完善,还需加强与国际的协同。

  《中国激光》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罗毅表示,中文科技期刊要围绕“四个面向”策划特色专题,坚守“刊会融合”服务学科发展、促进学术成果高质量传播,构建全方位融媒体传播体系,促进中文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对于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不同路径,《蓝皮书》从学术期刊、技术期刊和科普期刊三个维度进行了阐释:发布科研成果的学术期刊要聚焦学科热点和前沿领域,展现中国重大原创科技成果;要搭建多元化新媒体传播矩阵,提升知识服务能力;要探索多元发展,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等等。工程技术领域知识传播与交流的技术期刊,要紧密贴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项目,提升国家科技自信与国际影响力;要探索集群与集团发展,助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普期刊则分为少儿科普期刊和成人科普期刊,其中,少儿科普期刊,着重发挥科学家作用,突出原创内容,将科学与教育完美融合;成人科普期刊,发挥权威内容的资源优势,服务生产生活,有机地促进科学与文化的融合。

  作为一名科研一线的学者,同时也是科技期刊的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云敏认为,科技期刊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是重要的知识基础设施”。他表示,当前发展自主科技期刊平台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融入全球学术前沿,把握学术话语权;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做好新知识传播;做好平台长远规划,发挥优势应对挑战。

  当然,中文科技期刊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包括中文科技期刊优质稿源严重缺乏;学术定位和学科布局问题依然严重,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求;OA出版发展十分缓慢,远远滞后于国际期刊;部分期刊仍处于“小作坊”式运作模式,新技术应用、知识服务、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仍然欠缺;应对新型学术不端行为带来的科研诚信挑战仍然存在。

  《蓝皮书》就此提出建议,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从科研生态、评价举措、发展条件等齐头并进,从引领基础研究和学科发展、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三个方面,服务于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提升编辑出版服务能力,吸引优质稿源,首发于中国科技期刊、中文科技期刊;借鉴国际出版机构成功经验,引导中文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开放获取出版、新技术应用、科研诚信协同治理等诸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最重要的一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讲好中国科学故事,必须要重视本土期刊的发展,尤其要有办好中文科技期刊的‘文化自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说。

 
责任编辑:邱晨辉 原春琳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