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从“石头”到“馒头” 专家探讨如何破解地膜降解难题

发稿时间:2024-07-30 23:11:00 作者:张仟煜 邱晨辉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仟煜 记者 邱晨辉)近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承办的“科技赋能地膜降解”科学传播沙龙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举办。

  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物资,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地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地膜残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让地膜实现绿色降解?三位专家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难以降解的地膜可以比作“石头”,而张海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石头”变成“馒头”。张海波是北京市房山区政协常委、中联融鑫(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他以《不断创新,寻求可降解地膜新突破》为主题,介绍了团队在可降解地膜的研究突破。早在2008年,他就开始带领团队研究可降解地膜,目前已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刘琪博士做了题为《地膜污染及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的专题报告,从地膜污染、生物降解膜优势与不足、安全性评价等6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地膜在我国的应用历史以及对农业生产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地膜产生的污染和治理途径,分享了团队在生物降解地膜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高品质棉花生产模式与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宋美珍博士,介绍了地膜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的应用,尤其是地膜农田残留状态以及提高残膜回收率的途径和办法。

 
责任编辑:邱晨辉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