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上海海洋大学团队培育螃蟹界的“显眼包”——白色大闸蟹

发稿时间:2024-07-11 16:11:00 作者:王烨捷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今年的“六月黄”螃蟹品类中,有一批白色大闸蟹上市。这款螃蟹煮熟前后都是白色,蟹黄肉眼可见,成为螃蟹界的“显眼包”。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这款“白玉蟹”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吴旭干教授团队培育的成果。

图为首批白玉蟹。本文图片均由上海海洋大学提供。

  “大闸蟹其实也是有不同颜色的,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墨绿色是最为常见的,此外自然界还有蓝色、紫色、白色等,其中蓝色、紫色都是不可遗传的。”吴旭干介绍,白壳蟹在自然界是天然存在的,但是数量稀少。控制螃蟹外壳呈白色的基因是隐性的,携带这种隐性基因的螃蟹数量不多,导致生出白壳蟹宝宝的概率极低。再加上白壳蟹在水中清晰可见,容易自相残杀或被天敌发现,所以更为少见。

上海海洋大学吴旭干教授手持新研发的白玉蟹。

  “在研究‘白玉蟹’新品系前,我们也只是偶尔听到养了几十年大闸蟹的蟹农说,曾经见到几次白壳大闸蟹。”2016年春天,吴旭干团队在江苏兴化和上海崇明发现白壳蟹,于是便挑选出来进行养殖保种。

  在选育“白玉蟹”新品系的同时,吴旭干团队系统研究了“白玉蟹”的形态学、遗传多样性、养殖性能、性腺发育、可食率和营养品质以及壳色形成机制。此外,团队还开发了配套养殖技术与营养调控策略;与浙江“蟹临门”品牌合作,围绕包装设计、文化塑造、品牌定位等进行全产业链开发。

  吴旭干说,“白玉蟹”通体洁白最主要的原因是蟹壳中缺乏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而在蟹黄中的虾青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含量,与正常绿壳蟹没有显著差别。此外,“白玉蟹”和普通螃蟹在可食率、可食组织的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上都很接近。

首批白玉蟹与传统六月黄螃蟹的对比。

  据介绍,白玉蟹膏黄呈现流脂型,肉质细腻且绵软,相比于普通螃蟹,口感更鲜甜。

 
责任编辑:邱晨辉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