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获奖院士寄语青年科研人员:坚持不懈,与时俱进

发稿时间:2024-06-26 14:45:00 作者:张渺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6月25日,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在京颁发,共有5个项目获得陈嘉庚科学奖,有10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典礼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铁军给青年科研人员送出了八个字的寄语: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崔铁军是今年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获得者,获奖项目为“信息超材料”。该项目创建了可编程的信息超材料体系,进一步发展出了软件化超材料、智能超材料和自适应超材料。

  “与时俱进,是因为技术和科学发展很快。比如我们研究的信息超材料,现在就有了与人工智能结合这一新的发展方向。我希望年轻朋友们一定要坚持不懈,不能只追热点、什么新做什么。要对自身有沉淀,坚持不懈。”崔铁军说。据了解,陈嘉庚科学奖的前身是陈嘉庚奖,设立于1988年,是以对我国科教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名字命名的科技奖励。1988年至2001年间,陈嘉庚奖共组织了8次评奖和颁奖工作,63位优秀科学家获此殊荣。2003年2月,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并设立陈嘉庚科学奖,奖励近期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

  2010年,基金会设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在中国独立做出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截至2024年,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共组织11次陈嘉庚科学奖的推荐和评审工作,共产生41项获奖项目,55位科学家获奖;组织7次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推荐和评审工作,共有42位青年科技人员获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正堂获得了今年的陈嘉庚地球科学奖,他提到,今年增加了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名额,“特别令人鼓舞”“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人才问题”。

  今年获奖的青年科研人员包括清华大学副教授葛亮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璞,他们获得了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高璞在异常核酸的免疫应答基本原理和新型核酸修饰及切割工具开发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葛亮则揭示了重要蛋白非经典靶向通路和一种新型蛋白质聚集体自噬降解通路。“科研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葛亮说,“我一直希望,能通过认识这个未知世界来改造世界。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讲,我希望能够深入认识生命活动运作的本质,开发出新型的诊治疾病的工具,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贡献。”

  看到这些获奖的青年科研人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感慨,青年人“有活力,有创新能力”,能够一直保持初心,做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研究。他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期,“从小立志成为化学家”,高考时填报的5个志愿全是化学,“初心一直没有改变”。赵东元的“功能介孔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获得了今年的陈嘉庚化学科学奖。该项目提出了界面取向组装原理,建立了功能介孔材料合成制备体系,促进了功能介孔材料的发展。2020年,他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赵东元鼓励获奖者们,勇于创新,做一个改变世界的研究者。

 
责任编辑:原春琳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