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奈飞版《三体》史上最贵、雨果奖多项入围……中国科幻加速“文化出海”

发稿时间:2024-04-01 11:09:00 作者:徐云卿 赵欣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4-04-01 07:06:00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听新闻

  短短十余天,中国科幻正在这个三月下旬持续出圈。先是3月21日,奈飞版美剧《三体》全球上线,该剧以每集平均2000万美元的预算,成为奈飞有史以来单集投资最昂贵的项目之一;接着在英国当地时间3月29日,2024年雨果奖最终入围名单公布,中国科幻作家及相关作品入围了9个重要奖项。

  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用“集中爆发”来形容中国科幻,这或许有些为时尚早。但在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3月31日进行的采访中,多位中国科幻界资深人士都表示,中国科幻正在加速“文化出海”,愈发深刻地融入世界科幻版图,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下,中国科幻正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奈飞版《三体》

  为中国科幻呈现更多可能

  作为全球发行量超2000万册、被视为“中国科幻标杆”的《三体》,其影视化改编一直备受关注。从几年前B站推出的动画版《三体》,到腾讯视频的国产剧集《三体》,几乎每一个版本的诞生,都引来过各种争议。科幻迷们既期待《三体》里的宏大世界能影视化,又十分担心原著被“毁”。

  总共8集的奈飞版《三体》采取了一次性上线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不但是中国科幻IP首次登上外国主流流媒体平台,而且此次播出范围覆盖全球超190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科幻带来了迄今为止最大的观众群。不但如此,该剧以单集2000万美元的平均预算还成为奈飞有史以来单集投资最昂贵的项目之一。而出任该剧剧作顾问的,正是《三体》作者刘慈欣和英文翻译刘宇昆。

  大手笔的制作赚足了眼球,但就目前观众反馈来看,该剧口碑两极分化较为明显。不过,在中国作协科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看来,奈飞版《三体》的独特表达和风格,为更多中国科幻IP在国际上的展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奈飞版《三体》以国际视角的叙事风格让中国色彩的‘宇宙浪漫’走向了世界,剧集上线这几天,我正好在欧洲的挪威、瑞士和意大利三个国家参加了三场科幻主题会议,明显地感受到了《三体》的海外影响力。”在挪威奥斯陆一家知名书店,吴岩甚至看到了店里为刘慈欣《三体》小说精心制作的专柜陈列,“极少数中国作家能有这样的待遇,这个现象背后就是中国科幻越来越有影响。”

  “雨果奖一次性入围9项也证明了中国科幻的影响。”吴岩认为,中国科幻虽然本质是科学幻想,但也传递着中华文化的思考和内涵,“由此形成的一股新的以中国科幻为代表的‘文化出海’热值得思考,除了体现《三体》本身的全球传播性,也说明中国IP的价值观和表达方式在影响着国际市场。”

    重庆出版集团海外输出的多个语种的《三体》

  比影视更早

  《三体》版权出海创多项纪录

  事实上,在奈飞版《三体》上线之前,国产剧集《三体》就已经实现了海外输出。2024年春节期间,该剧通过美国NBC环球流媒体平台Peacock进行全球发行,覆盖全美范围播出。“某种意义上讲,奈飞版是对国产剧集的‘使命’的延续,两个版本都在海外备受关注,既说明剧集本身的品质,也是中国科幻出海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效益的反映。”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广益说。

  李广益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首部科幻教材《科幻导论》的作者,他表示,中国科幻在世界影响力增强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这与中国科技发展、国家富强密不可分。“科技发展带来了整个社会景观的改变,为中国科幻作家提供了更多灵感,他们把独特的中国经验融入科幻,用充满感染力的形式呈现给了世界。”

  以《三体》为例,比影视更早,以小说形式实现的科幻出海,就曾创下多项纪录。重庆出版集团是《三体》小说中文版最早的出版方,也是《三体》小说版权出海的有力推动者。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渝版好书代表,《三体》目前已累计输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韩国、泰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出版英语、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匈牙利语、泰语、波兰语、日语等20多个语种,外文版累计销量超过330万册,全球总发行量超过2000万册。”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建新则透露,仅在2022年上半年,《三体》外文版的累计销量超过350万册,公司还以125万美元预付版税与美国图书公司续签了《三体》出版合同,“这个价格创造了中国文学作品海外版权输出的纪录。”他还说,《三体》在波兰累计销量达13.8万册,捷克销量达到7.6万册,“捷克总人口1065万,这就意味着140个捷克人里就有一个人买过《三体》。”

  立足原创性

  以本土经验讲好中国科幻故事

  在吴岩看来,中国科幻文学在经过100多年的努力之后,通过“文化出海”正在世界上建立起独立地位,“刘慈欣的《三体》获国际大奖,被奈飞投入巨资改编,以及《流浪地球》创下骄人票房,还有成都去年举办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9项中国科幻入围,等等,都是这种地位的很好说明。”

  不过,他也指出,中国科幻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创作上的创新乏力、产业发展上的思路单一,等等。“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驱动型导致了创新领域的狭窄化,盲目追求获奖导致了科幻创作与本土生活之间的严重脱节。因此,我想立足本土经验,同时对未来中国科幻的发展保持一种开放式态度显得尤为关键。”

  如何理解中国科幻的本土经验和开放式的态度?李广益认为,这种经验应该是带有中国独特文化基因的、对于世界能够产生一定冲击力的文学表达,“一方面,要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中国的当下社会中,去捕捉各领域的生产生活图景中超越现实的闪耀未来光辉的东西;另一方面,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广泛地与世界科幻对话,在全球未来主义大潮中,去努力汲取先进的创造性,为中国科幻发展提供更多灵感源泉。”

  当然,在继续稳定地做好原创并积极融入世界的同时,还要注意如何让中国科幻更具传播性。“这次我在海外开会,不少汉学家就提到,他们也在聚焦中国科幻。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新课题,过去,汉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学,细分到中国科幻领域似乎是新趋势。”吴岩表示,科幻终究比较小众,或许还是要依赖发达的影视工业来加以赋能,“经典的中国科幻通过影视画吸引全世界关注,那么市场就会对中国科幻有更多需求,以中国科幻讲好中国故事才更大有可为。”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欣/ 责任编辑:徐云卿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