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中青报”呼叫“深海一号”

发稿时间:2022-06-16 08:51:00 作者:戴月婷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晚霞笼罩下的“深海一号”

  

  俯瞰“深海一号”

  

  站在“深海一号” 看大海

  

  “你们是不是每天在海鸥的叫声中醒来,在360度海景房里看日出日落,在晚霞中甲板漫步看海豚跳舞?”

  “你想多了。”

  带着对大国重器“深海一号”的敬畏与浪漫遐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和1998年出生的大学生刘益伶在最新一期《中国青年说》节目中,与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云端连线,解锁在大海中央工作生活的新奇体验,揭开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潜藏在海底1500米的秘密。

  作为我国首个自营勘探开发的1500米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的“投产”诞生之初便意味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并开创了3项世界首创、13项国内首创技术。它像“钢铁巨无霸”一样伫立深海,昼夜通明,源源不断地保障着海底1500米的天然气流往千家万户……很难想象,这背后是一支青年占比达到73%的“先锋战队”。不久前,他们获得了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落霞与孤鹜齐飞? 夕阳训话乘风破浪才是日常

  “可能许多人羡慕我们上下班可以坐直升机、天天可以360度看日出日落,可实际上我们‘水陆两栖’,28天住城市,28天住海上。夕阳时分一般是师傅教训我们的时候。”“深海一号”能源站机械主操郭明乐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的战战兢兢,“光顾着紧张了,无暇顾及其他”。

  如今,这位90后已经扎根海上作业平台近10年,当他成为“机械主操”后,这种“夕阳训话”的传统也被他“传承”了下来。每当晚霞铺满直升机甲板,郭明乐也会带着比他更年轻的“新人”绕着甲板一边散步一边复盘当天工作,“有训斥,当然也有表扬”。

  而对于80后的高级机械工程师董晓雨来说,在太阳东升西落时,比起朝霞晚霞的光影变幻,他更关注温度的变化。“我们需要最大程度避免阳光照射导致钢铁高温变形对总装精度造成影响。”董晓雨测试过,在太阳直射时平台最高温度可达60摄氏度,“这显然不行,我们的设计标准是30年不回坞,也就是可以30年在大海中央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考验,因此在设计阶段我们对精度的要求近乎苛刻。”

  为此,在“深海一号”前期设计阶段,吊装团队需要在太阳升起前完成工作,设计团队经常跨昼夜施工,顺利完成工作的时间一般在深夜,比如“深海一号”能源站精准合龙的时间是凌晨3时50分;11棵智能水下采气树在深海全部“种植”完毕的时间是凌晨2点……

  事实证明,2021年9月11日,“深海一号”经受住了10级台风“康森”的考验,并首次应用“停产保压”的模式进行避台,台风过后仅用28小时就实现了复产。“这是不同工种共同努力的一个结果。”董晓雨强调。

  机械主操郭明乐曾在台风来临时最后撤离,在“惊涛骇浪”中,他“手脚并用地”爬向直升机,“就是为了保证平台上的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到最后一刻,能够再多产一点气”。

     直挂云帆济沧海 没有标准就创造标准

  深海神秘莫测,设计的过程同样“波涛汹涌”。

  1500米,是通常被国际上定义为深水与超深水的分界线。尽管超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入的每一步都“难如登天”。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大型石油公司具备深水开发技术能力。因此,“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在2014年获勘探发现时,多数人的反应是,对外合作,共同开采。

  但彼时国际油价正断崖式下跌,国际石油公司纷纷打起退堂鼓,“深海一号”能源站便走上自主创新之路。中国海油当时已经掌握300米水深油气田开发,但对于深水气田涉足未深,由“浅”入“深”,几乎没有实践经验。

  “没有先例,我们开创先例。没有标准,我们创建标准。”董晓雨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解谜,在波谲云诡的波涛中破解深水宝藏的密码,“从无到有很难,特别‘深海一号’所在的南海是全球海洋环境中最为复杂恶劣的三大海域之一,越是难度大,越要勇往直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凭借着这样的信念,海上施工团队进入有史以来介入的最深海,铺最深的管,在海底插入了最深的桩。其中,海管铺设首次迈进1542米水深,并创造了单日3.42公里铺设效率新纪录,用时5天完成了7套深水海管终端结构安装作业,用实力展现了中国速度。而能源站两万吨重的上部组块与20层楼高的船体大合龙,累计公差仅6毫米,在同类工程中,这种合龙精度世界罕见,海外同行发出惊叹:“奇迹!”

  当面对技术空白时,这群年轻人勇于创新,新奇的想法频出。以“深海一号”取得的第一项世界专利为例,借鉴“保温瓶内胆”原理,在平台的4根浮体立柱内分别设置5000立方米的凝析油舱,并为油舱装上量身定做的“护体铠甲”,既能解决凝析油储存问题,又避免了油体遭碰撞泄漏的风险,同时节省了约8亿元的成本。这项被称为“凝析油U型隔离与安全储存技术”的创新之举,开创了半潜式平台立柱储油的世界先例。

    彩虹总在风雨后 奔跑在能源报国的赛道上

  在搏击风浪后,“深海一号”的年轻人也迎来了自己的“彩虹”,不断翻新“自主创新”的历史纪录:3项世界首创、13项国内首创……5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颁授的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名单正式公布,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成为全国获奖的16个集体之一。

  今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前方工作人员向总书记汇报了一线工作情况。习近平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嘱咐他们注意安全、保重身体。习近平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现场连线时,郭明乐正站在第二排中间,“总书记说的话很贴心,还叮嘱我们注意安全。”此前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受到如此的重视,“毕业10年了,一直守在这个领域就很值得,也更坚定了自己毕生扎根海上的决心。”

  今年是建团百年,董晓雨对当代青年发出呼吁:“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拿起接力棒,与我们一同踏浪深海,并肩绘制一幅幅碧海丹青,能源报国的梦想蓝图。”

  (本文图片均由中国海油提供)

  
责任编辑:邹艳娟,张玉佳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