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科技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专家呼吁优化费用政策避免 “制度使用陷阱”

发稿时间:2021-06-21 11:39:00 作者:胡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胡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我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占到世界96.57%,但全球的推广极低,国内使用占比99.59%。6月19日在武汉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发展论坛上,有业内专家呼吁,优化专利费用政策抑制低质量专利申请,避免出现“制度使用陷阱”。

  这场主题为“新发展格局与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的论坛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专委会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部门近3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共收到180余篇会议投稿。

  论坛上,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刘洋就我国专利费用政策与美国、欧专局、日本、韩国等世界主要国家专利费用政策进行比较后指出,“我国申请费用略低于韩国,远远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主要费用总计仅为美国的 1/3、日本的 1/6、欧专局的1/7。”

  他认为在地方资助政策逐渐退出的情况下,应该及时修订费用标准,并改革费用减缴政策,发挥费用对低质量申请的过滤功能,推动专利高质量发展。在费用标准上应该优化专利费用结构,提高申请费用,适当降低维持阶段特别是维持年限较长的费用。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毛昊在论坛上指出,专利资助及奖励政策激励了中国企业策略性专利申请,造成市场中大量权力范围偏窄的低质量专利出现,引发了市场申请动机、技术方案适用性和专利价值实现的路径改变,整体上抑制了中国专利质量提升。

  他列举一系列数据显示,2018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分别达到207.23万件与147.91万件,具有高国家集聚(占世界96.57%)、高本国人使用(国内占比99.59%)、高速度增长(近五年平均增速24.29%)等基本特征。

  毛昊教授就此指出,中国专利结构中实用新型比重过高,可能出现“制度使用陷阱”。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具备不稳定性,其在为创新主体带来学习效应的同时,也可能产生错误的市场信号作用,抑制高水平发明创造动机,阻碍专利质量提高。针对知识产权收费制度改革,他建议抑制低质量申请,节约审查资源,激励高质量创新成果的维持和保护。

 
责任编辑:张丽艳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