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在喀斯特地貌上支起的“大锅”稳吗?

发稿时间:2021-01-21 15:03:00 作者:齐健 来源: 新华社

  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天坑、峰丛,容易被流水侵蚀而形成峻峭多变的景象。“中国天眼”就落户在贵州平塘县一个名叫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里。在这样的地方支起一口世界上最大的金属“大锅”,稳吗?

  从航拍照片看峰丛之中的“天眼”,没觉得这口“大锅”有多大。但真把它装满水的话,全世界每人可以分到4瓶500毫升的水。

  “中国天眼”全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就是它主动反射面的直径。

  它的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就用掉1万多吨钢材。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

  到了雨季,“大锅”里积了水不会被压垮吗?不会。“大锅”跟人一样有“汗毛孔”。为了让它雨天能畅快呼吸,工程师给它钻出数千万个小孔。

  水全部积到“大锅”底下,不会破坏圈梁和索网吗?不会。因为在喀斯特山区,水像漏斗一样渗得快。如果是人工挖的坑,一下雨就变成水库了,可喀斯特洼坑的岩石透水性好。

  一般人不知道,大窝凼下面50多米深的地方,有贵州最大的地下河——大小井岩溶地下暗河,雨水基本从暗河流走。为了防止极端暴雨时地下河水位上涨,工程技术人员又沿洼地底部开凿泄洪隧洞,从根本上消除了洪涝风险。

  “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恰恰是“中国天眼”工程建设的三大技术创新之一。

  射电望远镜稳不稳,还有一个重点在于“眼珠”——馈源平台要稳。

  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馈源平台重达1000吨,经年累月风吹日晒,支撑的钢索没扛住老化,2020年12月发生断裂,导致平台垮塌。

  而“中国天眼”采取轻型索支撑馈源平台方案,把馈源舱减重到30吨,通过并联机器人二级调整,在降低建造成本、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定位。

  轻型、柔性、并联馈源支撑系统,也是“天眼”三大技术创新之一。这些技术创新,确保了望远镜在观测运动中稳如泰山。

责任编辑:胡梦飞
加载更多新闻